由無錫市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主辦,無錫市第九人民醫院(無錫市骨科醫院)承辦的“2022年無錫市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第二屆年會暨骨科加速康復新進展學習班”于近日舉行。為期兩天的大會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以“加速康復外科在骨科臨床中的應用”為主題,圍繞加速康復在骨科各專業及相關領域新進展、新概念、新技術,開展青年醫師病例大賽、大師講壇、專家講座及病例討論等形式多樣、精彩紛呈的學習活動。無錫虹橋醫院骨科主任周文忠主任醫師應邀參加了會議并做了相關學術報告。
腰椎管狹窄癥是因腰椎間關節、椎間盤等結構退變,形成關節突增生、黃韌帶肥厚、椎間盤突出,最終導致腰椎管狹窄使神經根或馬尾神經受到卡壓,引起腰骶部痛、腿痛,雙下肢漸進性無力、麻木,間歇性跛性,步態不穩,行走困難。麻木可由腳部逐漸向上發展到小腿、大腿,嚴重時出現大小便異常、性生活障礙、截癱等?!?/p>
傳統的開放式手術費用高、創傷大、恢復慢,很多患者不能耐受,特別是年老體弱的病人,需要較長的恢復過程。而隨著骨科微創技術的不斷進步,脊柱內鏡已經成為當今發展最快的脊柱微創技術,其手術適應癥不斷擴展,目前的主要適應癥范圍已從單純性的腰椎間盤突出癥逐漸擴展到了腰椎管狹窄癥的治療領域。
圍繞“脊柱內鏡下治療腰椎神經根管狹窄”這一主題,無錫虹橋醫院骨科主任周文忠主任醫師介紹了脊柱內鏡的發展簡史,并根據自身經驗闡述了該技術用于治療腰椎神經根管狹窄的技術要點。他介紹,相較于傳統開放手術,脊柱內鏡技術創傷小、風險低、恢復快、并發癥少,現已逐漸成為很多脊柱外科醫生及患者的優選治療方式。其基本工作方式是通過一系列通道擴張軟組織,建立孔道式手術入路,內鏡下使得手術全程可視,具有創傷小、出血少、安全性高、術后恢復快等優點。該手術創傷微小,術后疼痛可以忽略,特別適合老年患者,對脊椎正常結構的影響小,適合腰椎臨界不穩又不宜融合手術的患者?!皟如R下治療腰椎管狹窄已被逐漸廣泛應用,并取得滿意療效?!敝芪闹抑魅沃赋?,隨著該項技術的應用與推廣,脊柱內鏡治療技術在骨科臨床中的應用將成為脊柱骨科主流治療技術,臨床應用前景一片光明。
蔡先生今年才55歲,可是他患腰腿痛的毛病卻有20年了,最近這一年,他明顯感覺癥狀加重了,左腿甚至麻木到沒有感覺。經檢查,蔡先生有腰椎間盤突出,腰椎錯位伴椎管狹窄。經過脊柱內鏡微創手術治療,手術結束后其腰腿麻木和疼痛的癥狀就基本消失了,第三天就可以下床行走。
患者劉女士和蔡先生的情況類似,她近1年前出現腰痛癥狀,隨后癥狀逐漸加重,保守治療后有所緩解,但沒得到根本解決。近一段時間以來,左腿出現放射性麻痛,連腿都抬不起來,站著、坐著都疼,在就診前已經發展到無法正常走路。核磁影像學檢查顯示,劉女士有腰椎間盤突出伴神經管狹窄,出于對開刀的恐懼,劉女士接受了脊柱內鏡微創手術,術后第三日便開始下床活動,患者及家屬對手術效果表示滿意。
脊柱內鏡微創手術因為傷口小,術后恢復較快,能夠縮短下床時間并減少并發癥等優點,越來越受到廣大患者的歡迎。近年來,無錫虹橋醫院骨科成功開展了近千例脊柱內鏡微創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頸椎間盤突出、頸椎管狹窄等,以其創傷小、療效好、手術較安全、恢復快得到了廣大患者的好評。無錫虹橋醫院骨科陸續開展了顯微鏡下椎管減壓微創手術、脊柱內鏡單側入路雙側減壓技術,填補了技術空白,為許許多多飽受病痛的患者帶來了福音。